English

创新是科技工作者的生命

1998-12-0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朱智堂 我有话说

有人曾问:“在您完成的3000多例手术中,您认为哪一次最为漂亮?”“下一个。”杨甲梅不假思索脱口而答。荣获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总后勤部“科技银星”等桂冠的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教授杨甲梅,就是这样一个勇于创新、不断追求超越的科技工作者。

杨甲梅1969年在湖南农村初中毕业后参军入伍,成为一名连队卫生员。一年后被推荐到第二军医大学学习,三年后毕业留校从医。

底子虽薄,然而这位湘北汉子,却有着“挽弓当挽强”的倔强性格,执意要追随我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吴孟超教授,学习医学领域最为艰难深奥的肝胆外科学。吴孟超为他的执着精神所感动,破例收其为徒,一方面帮他制定学习计划,一方面手把手一招一式传授技能。

为了在实践中锻炼提高,杨甲梅争着管危重病人,抢着上手术台。有一段时间,他负责20张床位,堆集在案头的病历常常子夜时分才能写完。一次他连续做了3台手术,洗澡时晕倒在地。一位老医生心疼地劝道:“小伙子,这是疲劳过度造成的,再不注意休息,身体会垮掉的。”

十载寒暑春秋,杨甲梅练就了一手令人羡慕的吴氏刀法。

1985年,杨甲梅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吴孟超教授的硕士研究生,开始进行专题科学研究。

1993年,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美国芝加哥娜西医学院进行肝脏移植和新型抗排斥等药物的合作研究。

前几年,杨甲梅教授担任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外宾诊疗科主任,专门承担来自世界各地华侨和外宾患者的诊疗任务。这些病人大多数沉疴缠身多方医治无效后才来此求救,治疗难度之高风险之大令人望而生畏。杨甲梅每年施行手术150余例,个个难关重重,次次惊心动魄。对此,杨甲梅有着独到的见解:“行医者在探险中声败名裂,和将军倒在战场上一样光荣”。正是这种忘我拼搏的信念,支撑着杨甲梅涉险闯关,探索出一个个新技术新疗法:

1987年,他在国内外率先建立了B超普通探头引导下,经皮穿刺肿瘤内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新技术。

1988年,他率先在国内采用缝扎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和缝合法治疗严重肝挫伤的新疗法。

1990年,他在国内外首先系统研究出用岩藻糖甙酶诊断早期肝癌的新方法,很快在全国推广应用。

1992年,他在国内最早开展了腹腔镜非常寄生虫肝囊肿开窗术。

1993年,他在国内外率先开展肝癌细胞对抗癌药物的敏感试验,提高了化疗抗癌的疗效。

在吴孟超及老一辈专家的指导下,杨甲梅这些年来改良和新创的肝胆外科新技术和新方法,使我国肝胆疾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提高了几个百分点,遥居世界领先水平。

1997年3月,杨甲梅决定为一名年仅9岁的小男孩施行肝脏移植手术。肝脏移植手术他虽然已做成功过,但这一次,杨甲梅又面临新的难关:供体肝属成人肝脏,体积大,接受者是小孩胸腔体积小;9岁小孩尚未发育,体质较成人差距大。这使本来危险性高的移植手术又陡增艰难。成败毁誉,就在一旦。此时此刻,杨甲梅想到过失败的代价,但更多想到一个幼小生命的价值和医学发展的需要。他依据动物实验和国外医学资料,在切除供肝左外侧叶后再将切除后的创面中央部切成凹面上下两边对拢缝合,既减小体积又不留创面,解决了肝大腹腔小的难题。此后,他又根据小孩年龄和身体素质制定康复方案。

如今,一年半过去了,这个小男孩生长发育,一切正常。杨甲梅也在继续着他那找难题、求突破、再攀登的创新之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